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团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部署要求,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明确2012年全省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导向、重点和方法,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2011年度团省委常委会的工作已经书面向大会报告,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市县两级团委的换届之年。大事要事多,工作任务重,各界关注度高,承前启后的压力大。2012年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整体性工作全团领先,建功‘两个率先’全省争先”的总目标,普遍性工作求深入,开创性工作求突破,以“两个率先·青春行动”为统揽,实施“青春建功计划”、“青春服务计划”、“青春燎原计划”,全面提高共青团对党政中心的贡献度、青年对共青团的满意度、基层团组织的活跃度,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贡献青春力量。下面,我代表团省委常委会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形势任务
共青团工作从来都与党的工作大局紧密相联,与世情、党情、省情、团情的深刻变化紧密相联。做好团的工作,首先必须科学分析形势,清醒认识现状,把握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1、全力推进“两个率先”为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两个率先”是新时期江苏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是全省上下团结奋进的精神火炬,“八项工程”是今年工作的主抓手,是各地各部门工作的指挥棒。党团的特殊关系和共青团的组织属性决定了团组织要在实施“八项工程”中首先发声,勇挑重担。从“八项工程”的工作布局看,在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中共青团大有可为,在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中共青团责无旁贷,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中共青团理应争先,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中共青团基础扎实。我们不仅要当好配角,而且要敢当主角,不仅要站在台前,而且要走在前列,使团的各项工作与“八项工程”深度对接,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通过青年来传承,文化是时代的反映,要青年共同来创造。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共青团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共青团历来重视运用思想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必将为共青团打造鲜明组织文化培育丰厚土壤,为做好团的各项工作提供更加系统的理论指导、更加丰富的工作载体、更加专业的力量支持、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撑。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开风气之先,建设青年文化高地。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畅通了融入途径。社会问题青年化、青年问题社会化是当前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共青团的双重职责得到了强化。一方面,为青年创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针对青年需求提供公共服务,使青年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和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整合青年和青年社团的枢纽型组织作用,使青年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和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使共青团真正融在青年当中。
4、“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央把2012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以“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以“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为总要求,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党建带团建”是团工作的重要法宝,团建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抓支部,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建立创先争优长效制度,加大基层组织建设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领导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等重点要求,对于破解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条件。我们要抢抓“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省委“三解三促”活动的要求,走进基层,服务基层,完善加强基层团建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5、“青春燎原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为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青春燎原计划”实施以来,坚持统筹推进的科学方法,以组织建设带动全面工作,以点上的先行先试指导面上的普及推广,注重将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注重形成制度安排固化工作成果,注重提炼具有江苏特色的可复制的团建模式和方法,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我们要充分利用“青春燎原计划”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积累,把组织优势、干部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继往开来,接力奋斗。
二、强化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鲜明导向
上级组织的工作导向是下级组织工作的风向标,导向鲜明才能上下同心、形成合力。
1、组织青年更加注重组织覆盖与工作影响并重。“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是我们的政治目标。“两个全体青年”之间不是承接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我们在延伸和健全组织网络,大力提高建团率的同时,要迅速配置资源、加强指导,激发组织活力,用符合青年特点、贴近青年需求的工作和活动影响青年。
2、引导青年更加注重路径探索与载体建设并重。对青年实现有效的思想引导,既要门前有路,又要路上有车,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送到青年的心坎上。我们在全面拓展“青春导航行动”七条路径,开辟合作渠道的同时,要注重载体建设,丰富工作内容,设计文化产品,提供文化公共服务,尤其要发挥好微博等新媒体的重要作用。
3、服务青年更加注重生存型服务与发展型服务并重。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青年需求层次的提升,相对于生存型需求,青年更关注发展型需求。我们在着力满足青年入学、就业、微创业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要努力为青年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上升通道,提供个人价值实现的平台。
4、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更加注重普遍性维权与重点群体维权并重。青年的利益诉求既有鲜明的整体特征,又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我们在通过“面对面”等制度安排,反映青少年普遍利益诉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聚焦新生代农民工、低收入大学生、闲散不良青少年等重点群体,优先反映他们的突出问题,回应他们的核心诉求。
5、工作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执行力与满意度并重。共青团工作定位于两个维度,一是党与共青团的关系,二是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我们在强调“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内共同意志、统一步调,强化执行力考核的同时,要注重对青年满意度的监测,既问耕耘,又问收获,建立起工作的“全息图像”。
三、构建“两个率先·青春行动”的工作布局
“两个率先·青春行动”是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总抓手,是创新发展的工作体系。其中,“青春建功计划”着重解决思想凝聚和人才凝聚问题,“青春服务计划”着重解决成长助力和需求服务问题,“青春燎原计划”着重解决组织活力和干部能力问题。
1、实施“青春建功计划”,提高对党政中心的贡献度。一是抓好引导青年工作,为“两个率先”提供思想保证。生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党的十八大召开和纪念建团90周年的重大契机,以“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和新时期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在坚持正面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分类引导的科学方法,在全省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青春励志教育,深化“青春导航行动”。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纪念建团9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学雷锋、展青春、建新功”行动、“劳动·创造·奋斗”励志教育活动、“我们身边的好青年”大型网络推选、“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故事会、“百万少年争戴四好少年奖章”活动,引导青少年把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努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大力加强青少年文化和新媒体建设。积极运用文化途径开展团的工作,合理适度地把团的组织存在和工作影响融入文化和艺术载体之中。加强与文化领域各种专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合作,联合文化企业和公益性文化机构创作、开发、推荐、发布一批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的优秀图书、影视、歌曲、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更加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引导青年工作,突出重视微博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努力把微博打造成共青团联系、服务、引导青少年的新途径、新载体。广泛开设团组织的官方微博、团的重点工作项目和品牌活动微博、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实名微博等,努力实现全省各级团组织年内“团团开博”。继续开展“江苏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推荐一批成功案例和工作成果参加全团新媒体和文化展览交流会。推动第二批和第三批基层团组织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大纲》的转化工作。建设团学队实践育人体系。把面向大学生的成长服务与思想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明确大学生骨干、专职团干部、高校青年教师三大群体的培育方式,实施“先锋计划——团学骨干作风和能力培养工程”,广泛组织“与信仰对话”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励志体验、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实践和正确的社会观察。高度重视中学共青团工作在全团的源头性地位,规范入团程序,突出载体创新,按照碎片化、分散化原则,开发和设计有益中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化技能的活动,促进团的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继续抓好中职共青团工作,力争将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纳入教育部门星级中学评估体系和学校绩效考核标准。深化“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持续开展“手拉手”活动。推进少先队学科建设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全面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召开省学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省少先队第六次代表大会。二是做好青年人才工作,为“两个率先”凝聚智慧和力量。推进青年人才工作体系建设。发挥青年人才工作牵头部门作用,以重点项目推进青苗工程、青智工程、青创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省、市两级青年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开展“一万三百计划”,在开发区(园区)等青年人才集中的地方建立团委、青年人才工作服务站、青年人才联谊会(俱乐部)“三合一”工作格局,提升青年人才载体覆盖面、服务力和凝聚力。协助做好引才荐才工作。开展华人社团江苏科技行活动和苏港澳青年服务江苏科技金融活动,以省青科协换届为契机,发现、凝聚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建立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教练计划,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市级团委结对共建,助推青年人才流动。进一步完善省少年科学院建设,联合开展全省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聘展示活动,从小培养科学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重视对青年社团的服务和凝聚。发挥青联的枢纽作用,尊重委员主体地位,组织青联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提升青联组织的影响力。广泛建立青年社团之家和青年自组织培育服务中心,密切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发现和团结更多的青年人才。
2、实施“青春服务计划”,提高青年对共青团的满意度。一是深化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努力形成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链。突出大学生、进城务工青年、青年职业农民、“两后生”等重点青年群体,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广大青年提供服务。继续抓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同城结对”模式,完善见习基地遴选、评估、退出机制,开展星级基地创建活动,全年稳定建设1000家以上“运转有序、管理规范”的高质量见习基地,落实上岗见习人员8000名以上。实行“万名总经理助理见习计划”,提升见习的层次和水平。创新突破城乡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加强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着重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建立风险代偿机制,力争省级层面年内成立担保基金,市县层面积极联动,切实解决青年就业创业贷款担保难、成本高的问题,不断扩大小额贷款的工作覆盖面和青年受益面。密切与人社、农委、教育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青年职业农民培训和以“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为统揽的青年技能培养工作,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继续完善“两后生”组织动员、培训见习、就业介绍服务体系。开展系列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建设一批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围绕商务楼宇、商业市场、连锁经营、创业园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领域,开发适宜青年创业的项目,有力助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大力推动青年投身科技创业。务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招才引智工作,与国内顶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园区、创新型企业联合,共同搭建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定期组织前沿科技报告会、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共建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形式,深入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战略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围绕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在各种类型的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领域努力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建设青年岗位创新、科技创业的有形载体。二是打造青少年公益服务品牌。以困难家庭青少年为服务对象,进一步深化“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和共青团“暖冬行动”。突出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以“希望来吧”、 “共青团周末剧场”、“共青团圆梦课堂”为载体,牵动各类资源,形成“关爱行动”机制、队伍、内容、阵地“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首届江苏省“母亲河奖”评选活动,联系凝聚培育一批青少年环保社团。进一步扩大“百优志愿服务项目”规模,发现培养一批具有普遍性、示范性、创新性的微志愿服务项目。继续推进西部计划、苏北计划、海外计划等系列志愿品牌项目。三是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要求,以闲散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等为重点对象,以源头预防、重点预防、临界预防、教育服务型预防为工作导向,以“知道人、有联系、给帮助”为基本要求,结合推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活动,强化基层基础,着力抓好壮大基层工作力量、丰富基层工作内容及载体设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关键环节,扎实有序地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提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水平探索新路径、新载体,积累有益经验。要注重发挥公检法司等专业力量作用,不断壮大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有效提升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维权岗”等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要以中职中专在校生为重点,创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自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要进一步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加强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反映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安排。
3、实施“青春燎原计划”,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活跃度。一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带团建机制。以基层党建带团建“三结对一创争”活动为主要抓手,狠抓党建带团建各项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带团建的路径方法。把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性安排向市、县一级推进,年内力争所有市、县出台党建带团建工作文件,在制度保证、经费支持、干部配备方面实现突破。团省委将筹集100万元奖励基层创先争优。不断巩固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为重点的层级化团组织建设。出台《全省乡镇(街道)编制外团干部管理办法》,推动市、县制定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意见,促进乡镇(街道)团的工作规范化。严格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经费保障,督促推动按辖区内35周岁以下青少年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元的标准划拨团的工作经费,全年经费不足2万元的,按2万元下拨。认真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强化团县委第一责任,实现一团干一项目、一镇街一品牌、一县区一批典型,带动乡镇(街道)团工作的全面活跃,坚定不移地把共青团工作桥头堡向乡镇(街道)一级推进。继续推动各领域非层级化团建创新。大力推广团建工作十法,不断扩大对外来务工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探索创新跨地域流动团员青年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大江苏驻外团工委建设力度,加强外省驻苏团工委和省内跨市团工委的管理和服务。继续加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探索大型非公企业团组织双重管理制度,年内实现团省委对30家大型非公企业团组织直接联系管理。统筹推进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团员人数较少的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借助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力量,创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推广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模式,不断加大专业合作社团建工作力度。加强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体系。加强互联网团建工作,逐步扩大共青团在互联网上的组织存在。进一步拓宽年度“创新创优成果奖”评选范围,推动各级团组织大胆开展团建创新。全省新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10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团组织3000家、青年自组织团组织1000家、互联网团组织1000家,掌握选树一大批好的基层团建工作经验和工作典型。二是加强团干部能力建设。建好四支万名团干部队伍。以万名大学生村官团干部、万名乡镇(街道)专兼职团干部、万名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组织负责人、万名小型分散新兴领域团组织负责人为主要工作对象,通过培训、开展争创“百千万”优秀基层共青团工作典型活动、实施“一团干一项目”、开展“结对帮扶”等措施,在全省打造一支来源渠道多样、专兼职相结合、高效坚强有力的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人才队伍。到年底,全省共争创100个优秀乡镇(街道)团(工)委、100个优秀“结对共建”团组织、1000个优秀基层团建项目、10000名优秀基层团干部。创新团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省、市、县(市、区)三级团的领导机关专职团干部教育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晨会等制度,定期组织专职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加大各类团干部教育培训,启动全省高级中学团委书记轮训工作,各团市委同时启动初级中学团委书记轮训工作。对全省街道团(工)委书记进行轮训,编辑下发基层团务工作口袋书。实行新任团干部初任培训制度,指导市、县两级团委对大学生村官、社区青年工作者等进行轮训。深入开展团干部基层大走访活动,专职团干部每个月记1000字的民情日记,一年形成1万字的走访报告。认真做好团干部驻点、挂职锻炼和挂钩联系。分两批选派省市团委机关干部到县级团委开展为期6个月的驻点工作。认真做好2012年度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工作。继续做好全省团干部“结对共建”、挂钩联系工作。进一步强化团干部协管。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团干部协管工作的意见》,着力抓好各级团委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和执行力建设。团省委建立与地市党委主要领导定期沟通、与党委组织部门经常联系制度,定期对市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协管考察,推行市级团委主要领导年中述职,每两个月对市、县(市、区)团委领导机关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在岗情况进行通报。
四、掌握推进工作的科学方法
做好团工作要遵循方法论,既要延续过去的有效做法,又要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使工作体现规律性、富有实效性。
1、突出项目推进,过程管理。坚持系统设计,项目驱动,各级团组织都要排定全年的重点工作项目,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序时进度、推进措施、量化目标、奖惩责任,以项目突破带动工作整体推进。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精细化指导和全过程监测,细化“任务分解表”,制定“落实路线图”,一月一份综合简报,双月一次进展汇报,每季度一次排名通报,半年中期评估,年底综合考核。
2、突出见人落地,形成功能。天下事必作于细,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见效,一具体就有突破。团组织面向青年做工作,是一个供需对接、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克服工作中泛化、虚化的不良倾向,将工作对象具体化,联系得到人,对得上号,拿得出详实的工作资料。要拉长工作链条,长抓、狠抓、深抓,不做“半拉子”工程,让更多的工作产生社会功能。
3、突出小处着手,持续改进。“日行一善,功满三千”。要善于把握青年的细微需求、社会的细微苗头,开展微活动,实施微项目,不怕事情小,只要做得实,追求“活动微小化,价值最大化”。要降低准入门槛,便捷活动方式,让人人可参与、人人可享有、人人可实现价值,通过微小持续的改进积累工作成效。
4、突出达标创优,整体提升。要将各级各类团组织纳入“达标创优”工作体系,科学设计“达标创优”的指标体系和评选机制,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建,在“达标创优”中完善制度、总结经验、提炼模式,让基层团组织“心中有标准,身边有榜样”,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
5、突出支持基层,活跃基层。基层团组织处在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直接决定了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要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基层,下更多的功夫指导基层,尽心尽力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让基层团干部待遇有充分保障,团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活动场所建设得到加强,努力改变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的局面。
6、突出考核约束,实绩评估。团省委根据全年工作安排,制定了《市级团委工作考核纲要》和《实施细则》。各级团组织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考核,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建立系统顺畅的沟通联络渠道,加强信息互动,密集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补充完善工作决策。要创新考评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反馈,以实绩论英雄,让能者有舞台。
五、提振共青团干部的精气神
做好今年工作,需要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1、要有勇争一流的状态。江苏共青团的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一时领先不等于永远领先,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力克困难的意志,敢想敢干,会干实干。要争当急先锋。各级各类团组织都要确立工作的参照系和追赶目标,与强的比,同快的赛,向高的攀,确保江苏始终走在全团的第一方阵。要创造江苏经验。当前,很多工作的探索和推进面临“深水区”,进入了攻坚时期,同时我省作为经济社会发达省份,不少青少年问题先于其他地区显现出来。我们要加大力度,寻求突破,先行先试,在一些关键性问题和开创性工作上作出区域性探索和创造性实践。
2、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认识高度决定工作深度。团工作面广战线长,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群众性,要想“不说外行话”,必须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要加强学习。要广泛涉猎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做到一专多能,培养战略思维和国际眼光。要找准工作中遇到的关键性、紧迫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理性认识和科学判断。要转化学习成果,在实践中寻求并验证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要潜心思考。不仅要想好“干什么、怎么干”,还要想通“为了谁、我是谁”,处理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正确行使工作选择权,敢碰难题,不回避矛盾。
3、要有守土有责的担当。今年是市、县两级团委的集中换届年,团干部队伍会有大幅变动。共青团岗位的短期性和共青团事业的长期性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每一位团干部都要有为团的事业添砖加瓦的责任意识,力戒浮躁情绪,克服短期行为,按照事业化发展的思路,多做共青团必须做、能够做、做得好的事,多做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需要的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求实效的事,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青年检验的实绩。
4、要有狠抓落实的韧劲。落实程度是衡量工作态度、方法、作风和成效的重要标志。要真抓。在推进重点工作的过程中,要舍得下真功夫、苦功夫,求深入,求扎实。要善抓。做到前瞻谋划想在先,主动作为抓在前,既要夯实工作基础,又要培育特色工作,既要抓典型、抓关键,又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常抓。抓落实难在经常、贵在经常,要反复抓、抓反复、促提升、见实效。
各位委员、同志们,省委对共青团工作高度重视,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充满期待。新任务要有新要求,新思路要有新举措,新发展要有新本领。让我们在省委和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矢志奋斗,把全省共青团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贡献青春力量。